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
能源結構轉型和可再生能源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促使電網(wǎng)系統(tǒng)開始進行新一輪的重大變革,特別是以多端柔性直流輸配電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不斷催生出大量新型的電力裝備。同時,由于電力裝備的工作場景復雜,往往涉及絕緣與放電中的多物理場耦合過程,還涉及到電磁場、放電等離子體等復雜現(xiàn)象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導致目前電力裝備的研發(fā)與設計周期較長,研發(fā)成本較高。能否獲得更為準確的計算方法,以縮短電力裝備的設計研發(fā)周期、降低研發(fā)成本,是研究人員長期以來面臨的重要問題。另外,目前有關電力裝備的計算軟件大多來自于國外公司,亟待開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電力設備計算分析平臺。
隨著電磁學、傳熱學、力學、原子分子物理學等諸多學科分析方法的引入,人們對各種電力裝備涉及的復雜物理過程的認識不斷深入。同時,近年來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電力裝備絕緣與放電計算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為此,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接觸及電弧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輸變電設備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工程電介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變電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等離子體及應用專委會、IEEE PES電力開斷技術委員會(籌)、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西安分會將聯(lián)合主辦“第三屆電力裝備絕緣與放電計算學國際研討會”,計劃于2021年7月16日~18日在西安舉行(具體地點后期通知),會議由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聯(lián)合承辦。若國家或地方政府另有防疫安排,會議日程計劃將做出相應調(diào)整并及時發(fā)布通知。
本屆會議將全面探討電力裝備絕緣與放電計算學相關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及最新進展,深入探討該領域所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倡導我國自主的計算設計軟件研發(fā),致力于加強電力裝備計算學研究領域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建立產(chǎn)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本領域與其它學科領域以及產(chǎn)業(yè)界的溝通和聯(lián)系,推動我國電力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的發(fā)展。大會組委會誠摯的邀請全國從事相關領域的學術界同行和產(chǎn)業(yè)界人士參加會議,同時熱忱歡迎從事相關研究的海外同仁蒞臨指導。
本屆會議將面向青年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設立會議優(yōu)秀論文獎和會議優(yōu)秀口頭報告獎共10名,每位獲獎者頒發(fā)榮譽證書及獎金。
有關會議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主題
1、電力裝備絕緣與放電基本物理過程
2、絕緣及放電與材料的相互作用
3、電工材料多尺度仿真與分析
4、絕緣介質(zhì)空間電荷動力學計算
5、放電等離子體動力學計算
6、電力裝備多物理場計算與優(yōu)化(溫度場、電磁場、流場、機械特性計算等)
7、電力裝備數(shù)字孿生技術
8、電力裝備劣化規(guī)律與虛擬樣機技術
9、其他與電力裝備絕緣與放電計算學相關的主題
二、會議征文
1、要求投稿論文的內(nèi)容符合上述會議主題和國家及所在單位的保密規(guī)定。
2、本次會議收錄論文摘要(中文或英文),同時接收全文投稿,并匯編成冊,但參會不要求投全文。會后優(yōu)秀稿件的全文經(jīng)組委會推薦和編輯部審稿后,分別推薦在《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電工技術學報》、《高壓電器》或《高電壓技術》,以專題形式優(yōu)先發(fā)表。支持媒體有:“高壓電器資訊”、“電工技術學報”、“高電壓技術”、“等離子體科學和技術”微信公眾號。
3、摘要或全文投稿網(wǎng)站后期通知。
三、會議注冊
正式代表1500元/人,研究生900元/人。注冊費含會議資料,以及會議期間的午餐和晚餐。
注冊和繳費網(wǎng)站后期通知。
四、會議重要日期
1、第一輪會議通知:2021年3月2日
2、第二輪會議通知:2021年4月7日
3、第三輪會議通知:2021年5月7日
4、摘要或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1年5月25日
5、酒店預訂截止日期:2021年6月16日
6、網(wǎng)上注冊截止日期:2021年7月10日
7、會議日期:2021年7月16日報到,7月17日到7月18日為會議報告與學術交流,7月18日晚上頒獎儀式,會議閉幕。
六、會議組織
會議名譽主席:陳維江(院士)
會議主席:榮命哲
會議副主席:王建生
國際科學委員會:
主席:馬偉明(院士)
永久委員:(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
安婷、曹均正、CHEN George、陳慶國、陳偉根、陳維江(院士)、成永紅、CRESSAULT Yann、黨智敏、丁立健、董旭柱、杜伯學、傅明利、高克利、宮瑞磊、關永剛、關志成、郭鳳儀、何金良、何俊佳、何怡剛、江秀臣、金立軍、KIM Young Geun、李成榕、李劍、李奎、李立浧(院士)、李亮、李清泉、李盛濤、李興文、李震彪、梁曦東、廖瑞金、林莘、劉曉明、魯軍勇、盧鐵兵、盧新培、馬偉明(院士)、馬衍偉、馬釗、MURPHY Anthony、聶德鑫、邱愛慈(院士)、REN Zhuoxiang、榮命哲、阮江軍、邵濤、司馬文霞、TANAKA Yasunori、湯廣福(院士)、唐炬、汪沨、王建華、王建生、王秋良(院士)、王曙鴻、王淑娟、文習山、吳廣寧、武建文、吳鍇、肖登明、肖立業(yè)、徐桂芝、許志紅、YAN Jiudun、楊慶新、尹毅、元復興、袁志兵、翟國富、張冠軍、張猛、張喬根、張冶文、曾嶸、趙洪、鐘建英、鐘力生、周會高、周遠翔、ZHU Jianguo
本屆委員:(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
黃榮進、黃興溢、李化、李琦、劉定新、劉文鳳、馬光同、孫安邦、王凱、王偉宗、王小華、王志華、楊飛、張波
會議組織委員會:
秘書長:楊飛、李建英、袁妮
八、會議聯(lián)系方式
劉倩:15829093880,劉文濤:18049211220
會議專用郵箱:idcompu@mail.xjtu.edu.cn
2021年3月2日